Saturday, December 09, 2006

Some things just don't change

作天晚上回到教會﹐聞到陣陣香味從廚房飄出來。原來是我們教會一班英文堂的大學生每星期五晚團契之前的指定動作-一同煮飯﹐吃飯﹐洗碗﹐然後開始團契。好像二﹐三十年前很多華人教會的留學生團契的習慣。因為當時大部份的留學生都不是有錢﹐不能夠 afford 常常上餐館吃飯﹐所以在教會中“吃飯+團契”(又簡稱“飯團”)就成了我們北美教會留學生文化的一部份

時到今日﹐在北美“留學生/苦學生”已經差不多是“絕了種”的動物。 年青人一般消費能力高了﹐“飯團”已被“卡啦OK團”﹐“出去飲杯野團”取替。所以現在作導師的經費都不簡單。陪班年青人出去“飲杯野”分分鐘貴過“食餐飯”。 可能教會下一步要為青年團契導師設立expense account 了:)

令我頗為出奇的是﹐這一班土生土長的年青人竟然會“復古”﹐攪起“團契私房菜”一問之下﹐先知道原來不是導師的主意﹐而是他們覺得大家渴望有更多fellowship的時間﹐而又明白團契中有些學生是靠自己攻自己讀書﹐不能afford每星期eat out﹐所以便決定每星期大家一同買菜煮飯。

當我從廚房跑出來時﹐一方面為了我們這班年青人感恩﹐也同時再一次被提醒我們的信仰是一個紮根於community的信仰...沒有“我們”的成長﹐就沒有“我”的成長。大家珍惜的不是所吃的一餐飯﹐而是看重能一同吃飯的機會和一起分甘同味的一份感覺。這需要﹐原來是不會隨時間和潮流而消逝的。

2 comments:

May Chan said...

That's very nice! :)

我哋團契稱呼你哋嘅「飯團」為「飯聚」Dinner gather...

基督徒集體「飯聚」...係有啲唔知點咁...

阿Lam - A Messenger said...

:) That's a good one :D :D